红外压片机是红外光谱分析中制样的关键设备,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样品制备质量与分析效率。在日常使用中,设备常出现各类问题,导致制样失败或效率低下。本文梳理四大常见问题,结合实操经验提供解决方案,助力高效制样。
一、压片不成型:压力与物料的平衡问题
压片松散、无法成型是最常见问题,多因压力参数不当或物料配比失衡。若压力过低,物料颗粒间结合力不足,可逐步提升压力至设备额定范围的70%-80%(如15-20MPa),同时保压30-60秒,让物料充分融合;若压力过高导致模具变形,需立即降低压力并检查模具平整度。
物料方面,KBr粉末含水量超标会影响成型,需提前在120℃烘箱中干燥4小时以上;粉末粒度不均则需过200目筛,确保颗粒均匀度,避免局部受力不均导致的松散。

二、样品有气泡:排气与操作的细节把控
压片中出现气泡会干扰光谱分析,主要源于排气不好或加料方式错误。操作时,应先将物料缓慢加入模具,轻轻震动模具使粉末自然填充,避免空隙;加压时采用“分步升压”法,先加5MPa预压,停留10秒排出空气,再逐步升至目标压力,减少气泡产生。
若模具密封圈老化,会导致空气渗入,需定期检查密封圈弹性,每3个月更换一次;此外,压片环境湿度需控制在40%以下,潮湿空气易在物料中形成气泡,可配合除湿机使用。
三、压片破裂:模具与压力的双重影响
压片取出时破裂,多因模具磨损或压力骤降。模具边缘若有划痕或变形,会导致受力不均,需用金相砂纸打磨模具内壁,确保光滑无损伤;每次使用前,在模具内壁涂抹少量硅油,增强脱模顺滑度。
压力骤降是另一重要原因,泄压时需缓慢旋转阀门,使压力在10秒内逐步降至0,避免因压力突变导致压片开裂。
四、脱模困难:清洁与润滑的日常维护
脱模时压片粘连模具,多因模具清洁不好或润滑不足。每次使用后,需用无水乙醇擦拭模具内壁,去除残留物料;长期使用后,可定期在模具表面涂抹薄层氮化硼润滑剂,提升脱模效果,但需注意避免润滑剂污染样品。
此外,若压片厚度过薄(小于1mm),也易导致脱模困难,建议将压片厚度控制在1-2mm,兼顾透光性与结构稳定性。
红外压片机的高效运行,离不开规范的操作流程与定期的设备维护。通过针对性解决上述常见问题,可显著提升制样成功率与效率,为红外光谱分析提供稳定可靠的样品保障。日常使用中,还需建立设备使用台账,记录压力、温度、使用时长等参数,便于及时排查问题,延长设备使用寿命。